蛋制品生产许可新规来了
《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5版)》于2025年10月21日正式发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该细则对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强化蛋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助推产业升级。
一、核心修订方向

法规衔接强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最新法规,细化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管理、检验制度等审查要求,确保与现行标准无缝对接。
风险防控升级
明确企业需建立采购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等制度,重点监控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污染,要求定期检验杀菌效果(如巴氏杀菌每3个月至少一次),并针对原料、设备、环境变化启动额外检验。
新产品纳入监管
首次将液蛋制品(全蛋液、蛋黄液、蛋白液等)纳入生产许可范围,覆盖烘焙、快餐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产品,填补监管空白。
二、液蛋制品专项要求
生产工序规范
破壳方式:禁止挤压破壳,必须采用人工或机械逐个破壳,防止微生物和异物污染。
杀菌与储存:巴氏杀菌需验证效果,液蛋产品杀菌后需立即冷却至7℃以下暂存。
运输条件:液蛋制品运输温度须控制在0—4℃,冰蛋制品需低于-13℃。
场所与设备标准
厂房设计需划分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防止交叉污染。
破壳、杀菌、灌装等关键区域需物理分隔,配备专用设施。
三、实施时间与影响
施行日期:2026年1月1日起,企业申请生产许可、变更或延续时需符合新规。
行业覆盖:全国约2800家蛋制品生产企业将受影响,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培训与宣贯,督促企业升级管理。
产业意义:通过精细化治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既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也为企业合规经营划定边界。
四、背景与必要性
行业变化:蛋制品产业形态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2006版细则难以覆盖新场景。
安全需求:蛋壳表面易携带沙门氏菌,液蛋制品因直接用于食品加工,风险防控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