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率先试点十二年贯通式教育:免除小升初、中考,构建长链条育人新模式

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时间:2025-10-22 10:28:47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宣布,自2025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式培养及“初高中”六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成都通过打破学段壁垒、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免除小升初、中考”的升学新路径,旨在缓解教育焦虑、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成都率先试点十二年贯通式教育:免除小升初、中考,构建长链条育人新模式

政策背景:贯通培养回应教育痛点

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政策解读,此次改革是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四川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针对传统学段分割导致的知识断层、升学压力等问题提出的创新方案。贯通式培养并非调整现行学制,而是在国家课程框架下,通过单独组建班级,实现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整合。


首批试点涵盖8所学校,其中5所开展“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培养,包括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等;3所开展“初高中”六年贯通培养,如成都列五中学、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试点班级每班不超过45人,学生从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入学后,可直升至高三,免除“小升初”摇号及中考升学压力。


核心亮点:免试升学与个性化成长

免试直通,缓解焦虑

试点班级采用“自愿报名+电脑摇号”方式招生,严禁考试选拔。家长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参与,报名人数超计划时通过摇号确定名额。一位参与试点的家长表示:“最大亮点是免中考,不用担心孩子被分流到职高,报名人数远超招生计划,最后靠摇号决定。”

课程与素养双贯通

试点学校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构建“纵向层层递进、横向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例如,成都列五中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高中函数知识,打破学段界限;新津中学通过“传薪火”校旗传递仪式,强化跨学段文化认同。小学阶段侧重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学阶段聚焦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

师资与评价创新

试点班级配备跨学段师资团队,如列五中学“贯通班”中2/3教师拥有高中教学经验。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除学业成绩外,全面关注学生实践、创新、身心健康等综合素养,定期向家长反馈成长报告。

试点成效与社会反响

自2025年9月试点启动以来,首批学生已入学近1个月。新津中学通过“贯通融合、立德树人”主题开学活动,展现跨学段育人成果;七台河市借鉴成都经验,建成全国首家十二年一贯制短道速滑体育学校,形成“选材—训练—升学—就业”全链条体系。


社会各界对改革评价分化。支持者认为,贯通培养延长了基础教育年限,为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反对者则担忧高中阶段学校差异可能导致资源不均。对此,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成都模式通过摇号而非“掐尖”招生,更注重普惠性,但大规模推广需谨慎,建议优先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


未来展望: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成都市教育局表示,将逐年总结改革经验,完善“小—初—高”长链条培养体系。下一步计划扩大试点学校数量,优化课程与师资配置,同时探索数字化赋能个性化学习场景。


正如列五中学校长彭灏所言:“贯通培养不是为了应对中考,而是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发展兴趣、规划生涯。”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成都正以“免试升学”为起点,试图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成都方案”。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2次

我要留言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