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价格战全面打响:万元门槛被突破,行业进入“性价比”竞速时代

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时间:2025-10-25 20:46:19

10月25日,北京——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革命。继松延动力推出全球首款万元以内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小布米”(Bumi)后,加速进化、宇树科技等企业迅速跟进,将入门级产品价格压至3万元区间。这场由技术突破与供应链优化驱动的“价格战”,不仅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更预示着行业即将进入规模化普及的新阶段。


人形机器人价格战全面打响:万元门槛被突破,行业进入“性价比”竞速时代

万元门槛被打破:小布米开启消费级新时代

10月23日,松延动力“小布米”以9998元的预售价格引爆市场。这款身高94厘米、体重12千克的机器人,主打娱乐陪伴、教育和展览场景,具备行走、奔跑、舞蹈、语音交互等功能。截至10月25日,其京东平台预售量已突破447台,3小时内销量突破200台的成绩,验证了市场对低价人形机器人的强烈需求。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表示,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成本压缩:


材料革新:采用高强度塑料躯干与铝合金部件,降低重量与材料成本;

全栈自研:核心控制器、电机等部件自主设计,减少对外部供应商依赖;

规模效应:主动压低毛利率,以销量换取成本优势。

姜哲源强调:“人形机器人本质是塑料、铝、铁、磁铁加芯片,价格本不应高昂。”这一观点直接挑战了行业长期维持的高毛利模式。


3万元区间成新战场:加速进化、宇树科技加速跟进

就在小布米开售次日,加速进化推出入门级具身智能开发平台“Booster K1”,限时售价2.99万元。该产品定位教育赛事场景,主打机器人开发者的低成本实验需求,首批100台预售量已达267台。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指出,当前定价是性能与量产的平衡点,若出货量突破万台,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


与此同时,宇树科技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Unitree R1人形机器人,以3.99万元的价格成为消费级市场标杆。该机型具备26个关节、25公斤自重,主打轻商用与家庭场景,其性价比策略直接推动行业价格基准下移。


价格战背后的行业逻辑:技术成熟与供应链优化

人形机器人价格大幅下降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核心部件国产化:高性能伺服电机、减速器、3D激光雷达等供应链成熟,降低整机成本;

AI大模型赋能:多模态大模型与高算力芯片(如英伟达Jetson Thor)的普及,减少开发迭代成本;

应用场景拓展:从工业制造向教育、服务、家庭领域渗透,需求扩张倒逼规模化生产。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消费级服务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11%,其中家庭清洁、陪伴机器人成为主要增量。中国厂商凭借供应链优势,正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动。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国有望贡献全球35%-40%的市场份额。


争议与挑战:低价是否等于低端?

尽管市场对低价人形机器人反应热烈,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观点认为,万元级产品可能仅是“会动的玩偶”,功能与可靠性存疑。对此,姜哲源回应称,小布米的性能优于部分数万元机型,其低价策略旨在探索新场景而非参与恶性竞争。


加速进化CEO程昊则从生态角度指出,2.99万元的定价打破了具身智能开发的技术门槛,为开发者提供低成本实验平台,这比单纯追求高端性能更具长远意义。


未来展望:2030年或迎“iPhone时刻”

行业普遍预测,随着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加入竞争,人形机器人价格将在未来3年内降至2万-5万元区间,触发更大规模市场需求。姜哲源引用业界观点称,2030年左右,人形机器人可能迎来类似智能手机的普及浪潮,中国有望成为首个实现家庭规模化应用的国家。


在这场由技术、成本与市场共同驱动的变革中,人形机器人正从“奢侈品”转变为“必需品”。正如姜哲源所言:“价格下降是产业健康的标志,当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时,这场革命才算成功。”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20次

我要留言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