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益昌发布首款全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HOSON-Robot,突破“小脑”与灵巧手技术壁垒

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时间:2025-10-13 09:41:21

2025年10月12日,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新益昌(688383)在深圳总部正式发布其首款具身智能机器人——HOSON-Robot,标志着这家深耕高精度装备领域十余年的企业,成功将运动控制技术从工业场景延伸至通用机器人领域。该机器人凭借全自研的“小脑”运动控制器、11自由度灵巧手及高功率密度关节模组,成为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技术新标杆。

全自研核心部件:构建技术护城河

新益昌发布首款全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HOSON-Robot,突破“小脑”与灵巧手技术壁垒

HOSON-Robot的突破性在于实现了“小脑”运动控制器(RMC100)、灵巧手及关节模组三大核心部件的100%自主研发。其中,“小脑”系统基于多核异构架构,集成运动控制、多协议通信、避障感知及远程维护能力,支持64组关节电机同步驱动,控制频率达4kHz,同步时间误差小于100纳秒。这一性能指标已超越多数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为高精度作业提供了稳定支撑。

灵巧手设计同样颠覆传统。其11个自由度模块化结构允许单个手指独立完成抓取,通过强化学习训练可稳定操作钥匙、螺丝刀等细小物件,并完成插花、转动方向盘等复杂动作。关节模组采用轻量化设计,核心部件包括抗冲击减速机、高精度编码器及无框电机,驱动器搭载矢量控制与末端振动抑制技术,确保机器人行走、转向的敏捷性与精准度。

混合智能架构:平衡效率与安全

HOSON-Robot采用“端到端直觉响应+快慢双系统分层模型”的混合智能架构。高层系统(慢系统)负责语义理解与任务规划,底层系统(快系统)专注实时动作生成与闭环控制。针对日常生活场景,机器人通过VLA端到端模型快速学习;而在高安全要求的工业场景中,则切换至分层模型以确保行为可控。

演示视频显示,HOSON-Robot可在平衡球上动态调整姿态,受外力冲击后0.3秒内恢复稳定;在工业测试中,其灵巧手抓取螺丝刀的失误率低于0.1%,关节模组重复定位精度达±0.02mm,达到国际一线品牌水平。

从工业到家庭:场景延伸的战略布局

新益昌明确将人形机器人业务列为战略核心。HOSON-Robot初期聚焦半导体封装、3C电子装配等高强度工业场景,替代人工完成精密操作。例如,在芯片测试环节,机器人可通过视觉定位与力控技术实现微米级贴装,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

未来,新益昌计划通过常态化研发迭代机制,逐步拓展至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公司透露,正在开发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场景适配系统,使机器人能通过少量数据快速学习新任务,例如识别家庭物品并完成整理、协助行动不便者移动等。

行业影响:打破技术依赖,重塑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被波士顿动力、特斯拉Optimus等品牌主导,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新益昌的全自研路线为行业提供了新范式:其“小脑”控制器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40%,灵巧手模块化设计使维修效率提升60%。

“我们不仅要解决‘有无’问题,更要实现‘好用’。”新益昌CTO表示,公司已建立覆盖运动算法、传感器融合、材料科学的200人研发团队,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未来三年计划投入5亿元用于机器人技术攻关。

市场反响:资本与产业双重认可

HOSON-Robot发布后,新益昌股价单日涨幅达6.2%,多家机构上调其评级至“买入”。下游客户中,某头部半导体企业已签署百台级采购意向,用于晶圆搬运自动化升级。

“这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从‘集成创新’迈向‘原始创新’。”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指出,新益昌的技术突破或将推动国内产业链重构,带动减速机、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从目前的35%提升至60%以上。

(截至10月12日18时,新益昌官网已开放HOSON-Robot技术白皮书下载,首批工程样机将于2026年Q1交付客户测试。)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26次

我要留言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