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打破35岁年龄门槛!2026年度考试年龄上限放宽至38岁

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时间:2025-10-14 18:09:04

2025年10月14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正式发布,其中最受关注的年龄限制政策迎来重大调整:报考者年龄上限从35岁提高至38岁,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上限放宽至43岁。这一改革标志着持续多年的“35岁考公门槛”正式松动,为更多人才打开体制内就业通道。


国考打破35岁年龄门槛!2026年度考试年龄上限放宽至38岁

年龄限制分层次放宽,高学历人才受益显著

根据公告,2026年度国考年龄要求分为三档:


普通岗位:报考者年龄需在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

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上限放宽至43周岁(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特殊岗位:公安特警职位仍保持25周岁以下(1998年10月以后出生),市(地)级及以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监狱戒毒干警职位等部分岗位维持30-35周岁区间,但针对高学历人才和特殊技能岗位(如法医、狱医)进一步差异化放宽。

政策背景:破除年龄歧视,适应社会需求

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全国多地已率先试点放宽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例如,2025年度国考中,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年龄上限已放宽至40岁;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在2025年省考中,将部分基层岗位年龄限制提升至40岁。此次国考进一步扩大范围,传递出明确的政策导向:


缓解就业压力:2026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人,放宽年龄限制可为“大龄应届生”(如工作后辞职读研者)提供更多机会;

优化人才结构:35-45岁人群兼具工作经验与学习能力,是基层治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的优质人才来源;

呼应法律精神:现行《公务员法》仅要求报考者年满18周岁,未设年龄上限,此次调整是对法律原则的细化落实。

社会反响:打破“35岁焦虑”,推动就业公平

政策发布后,舆论普遍认为此举具有“风向标”意义。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35岁门槛本质是职场年龄歧视,放宽限制有助于消除社会对中高龄劳动者的偏见。”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此前曾提交提案,呼吁“率先从公务员招录中破除35岁门槛”,认为此举可引导企业、事业单位跟进,形成更包容的就业环境。


网友“职场老张”评论:“我36岁辞职读研,去年因超龄错过国考,今年终于能报名了!”某基层公务员表示:“40岁左右的同事往往更擅长处理复杂问题,政策调整能让队伍结构更合理。”


未来展望:从“年龄门槛”到“能力导向”

尽管此次调整尚未完全取消年龄限制,但已迈出关键一步。专家建议,后续需配套完善职业培训、晋升通道等机制,确保大龄考生公平竞争。例如,山东、新疆等地事业单位招聘已将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5岁,显示“能力本位”正在取代“年龄本位”。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推进,社会对“中高龄劳动者”的价值认知正在转变。此次国考年龄调整,不仅是招录规则的优化,更是对“终身学习”“多元成才”理念的践行。正如公告所言:“评价人才的核心是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而非简单的年龄数字。”


从“35岁上限”到“38岁+差异化放宽”,国考年龄政策的演变折射出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深刻反思。当体制内招聘率先打破年龄壁垒,一个更开放、更公平的就业生态正在形成。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14次

我要留言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