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华外包公司突发大规模裁员,近2000人受影响
一则关于微软在华外包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软件”)的裁员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悉,该公司因“地缘政治及国际业务环境的变化”,宣布自4月8日起停止微软项目团队在中国的相关工作,涉及裁员近2000人。
裁员风暴突袭
4月7日上午,一张疑似微创软件的内部邮件截图在网上流传,邮件称微软将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并于4月8日起正式停止在中国区的运营。这一消息迅速在业界引起震动,尽管微软随后辟谣称“有关微软将停止在中国运营的报道,信息不实”,但微创软件的裁员行动已成事实。
当天下午,记者实地探访微创软件总部时,看到办公楼内气氛凝重,员工们忙于打包个人物品,纸箱和文件散落一地。许多员工抱着箱子离开办公楼,场面显得非常突然。一名在微创软件工作一年多的员工李德(化名)告诉记者,他今天早上刚打卡上班就听到了裁员消息,整个负责微软相关业务的技术支持团队几乎全部被裁。
裁员原因分析
多名被裁员工认为,此次裁员归因于美国近期对跨境数据的监管加强。2024年2月28日,美国拜登政府签署了《防止“关注国家”获取美国人的大规模敏感个人数据和与美国政府相关的数据》(Executive Order 14117,简称EO 14117),要求美国司法部颁布条例,禁止或限制美国主体进行会导致“受关注国家”和“受限制实体”访问大量美国人敏感个人数据和美国政府相关数据的交易。该行政令于2025年4月8日正式生效,成为此次裁员的直接背景。
此外,微创软件内部员工透露,公司此前业务已有缩减迹象,也有一些裁员传闻,但没想到裁员来得如此之快。一名来自无锡微创的Microsoft 365团队技术支持员工赵湖(化名)表示,他们整个部门都被裁了,无锡Azure技术支持也是全部裁掉,无论售前还是售后,只留下少数负责越南业务的员工。
员工安置与补偿
为帮助受影响员工平稳过渡,微创软件表示将制定详细的安置方案,并紧跟微软脚步,同步推进海外业务拓展,计划在越南、日本、匈牙利等地优先为原微软业务线员工提供岗位选择。然而,实际情况远没有邮件里写得那般从容。大多数员工获得“N+1”赔偿方案,一小部分员工可能被调往海外部门,但选择的标准、要求都不得而知,且由于海外团队接收能力有限,绝大部分人恐难被妥善安置。
公司背景与影响
微创软件成立于2002年,是微软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步骤。该公司与微软关系密切,提供IT技术服务,现任董事长为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此次裁员事件不仅对微创软件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发了外界对微软在华业务调整的关注。
尽管微软否认了裁员与其在华业务运营有关,但近年来微软在华业务的确频繁出现调整和收缩。例如,2024年5月,微软中国区Azure云平台的AI团队数百名员工收到邮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去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其他地区工作;2024年7月,微软宣布对中国渠道进行整合,四年内中国区店铺从460家缩水至51家;2025年4月,消息称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微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将确认关闭。
后续影响与展望
此次裁员事件对使用微软产品的用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用户担心,微软在中国的技术支持工作可能会外包给印度公司,从而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国产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崛起,微软在华业务调整的影响已逐渐减弱。
对于微创软件而言,此次裁员风波无疑为其转型之路蒙上阴影。微软项目团队解散后,公司需进一步调整业务重心。目前,微创软件并未完全按下“暂停键”,仍有其他外包项目组在正常运转,例如为某大型在线旅游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等。同时,公司在BOSS直聘平台仍有228个在招职位,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涉及多个业务领域。
此次裁员事件再次凸显了地缘政治和国际业务环境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未来,随着全球科技格局的不断演变,企业需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